0%

User Thinking

yonghusiwei.jpg

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顾客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移动互联时代的思维革命 互联网思维

userthinking.jpg

Capture20180204.JPG

互联网思维
关于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互联网将是创造明天的外在动力。创造明天最重要的是改变思想,通过改变思想创造明天。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马云

互联网其实不是技术,互联网其实是一种观念,互联网是一种方法论,我把它总结成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
——小米公司董事长 雷军

3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剑谱

用户思维
简约思维
极致思维
迭代思维
流量思维
社会化思维
大数据思维
平台思维
跨界思维

关于产业边界、创新
关于商业模式、组织形态
关于企业资产、核心竞争力
关于传播链、关键链
关于业务运营
关于创新流程
关于产品和服务体验
关于品牌和产品规划
关于经营理念和消费者

4 第一式 用户思维 互联网思维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其他思维都是围绕用户思维在不同层面的展开。
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顾客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5 用户思维 得“吊丝”者得天下 第一招 剑法详解
这是一个人人自称“屌丝”而骨子里认为自己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时代。当你的产品不 能让用户成为产品的一部分,不能和他们连接在一起,你的产品必然是失败的。
腾讯、淘宝、小米,莫不如此。事业要想做大,就必须抓住屌丝人群!
请问:任志强、潘石屹这样的房地产巨头也应该去瞄准屌丝?

6 用户思维 兜售参与感 第二招 剑法详解 让用户参产品与优化,让粉丝投票,粉丝决定了最终的潮流趋势,自然也会为这些产品买单。
让用户参与品牌传播。我们的品牌需要的是粉丝,而不只是用户,因为用户远没有粉丝那么忠诚。
2013年12月27日,互联网知识型社群“罗辑思维”成功进行了第二次社群招募,号称“史上最无理的会员召集”,唯一通道是微信支付,一天之内轻松募集800万。
请问:罗胖到底卖了什么?是视频?是图书?还是?

7 用户思维
剑法详解
第三招
用户体验至上
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并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贯穿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整个链条,说白了,就是让消费者一直爽。
2014年2月在淘宝和天猫平台上,零售类目总销售额约17亿。销售排名第一的三只松鼠成交金额超过8000万,成交笔数接近2000万。
请问:三只松鼠为何能成为淘宝第一的零食店?

8 第二式 简约思维
互联网思维
在产品规划和品牌定位中,要力求专注和简单。
而对于产品设计,则力求简洁和简约。简约,意味着人性化。

9 简约思维
剑法详解
第一招
专注,少即是多
大道至简,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传播,越难做。专注才有力量,才能做到极致。尤其在创业时期,做不到专注,就没有可能生存下去。
HTC正在没落,这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根本问题是,HTC在产品定位和产品规划上出了问题。HTC One x,Buffterfly,One每款都是旗舰,但都淹没于机海。
请问:三星为什么能够屹立不倒?

10 简约思维 简约既是美 第二招 剑法详解 外在部分,要足够简洁;内在部分,操作流程要足够简化 简约意味着人性化,是人性最基本的东西。
人性都是懒的,你能让我少一步,我就更愿意用这个产品。
张小龙原话:自然往往和人的本性相关。微信的摇一摇是个以“自然”为目标的设计。“抓握”,“摇晃”,是人在远古时代没有工具时必须具备的本能。
微信“摇一摇”,界面足够简约,没有任何按钮,也没有任何其他入口。它只有一张图片,这张图片只需要用户做一个动作,就是“摇一摇”。

11 第三式 极致思维
互联网思维
极致就是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最好,超越用户预期。
只有极限思维,才有极致产品。
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服务即营销。

12 极致思维 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第一招 剑法详解 请问:红米公认不是最好的手机,它的极致在何处?
痛点:用户需求必须是刚需,是用户急需解决的问题
痒点:工作和生活中有别扭之处,即乏力又欲罢不能,这就是痒点。
兴奋点:给用户带来“wow”效应的刺激,产生兴奋点。
2014年3月18日,红米Note发布,短短几天之内,QQ空间预约人数突破1500万。
请问:红米公认不是最好的手机,它的极致在何处?

13 极致思维 服务即营销 第二招 剑法详解 付费报名每千人规模成长速度 请问:仅用130天,没有广告如何增长? 极致就是超越预期。
那么极致的服务,自然也是超越用户的预期而对。
进入并了解用户的内心世界,彼此可以感同身受的心。
付费报名每千人规模成长速度
1000人
2000人
3000人
请问:仅用130天,没有广告如何增长?

14 第四式 迭代思维
互联网思维
迭代思维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微”,小处着眼,微创新;一个是“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传统企业需要一种迭代意识,即使乃至实时地把握用户需求。

15 迭代思维 小处着眼,微创新 第一招 剑法详解 请问:360随身WiFi热卖的本质是它做对了什么?
你的产品可以不完美,但只要能从用户心里最甜的那个点,把一个问题解决好,有时候就是四两拨千斤,这种单点突破就叫“微创新”。
众多的“微创新”可以引起质变,形成变革式的创新。
截至目前,360随身WiFi已经诞生了一年多,售卖接近1000万台,为广大网友们节省了大约13000TB的流量,成为广大网民们人手必备的上网神器,其中学生群体则是购买主力。
请问:360随身WiFi热卖的本质是它做对了什么?

16 迭代思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第二招 剑法详解 快速迭代,是针对客户已建议最快的速度进行调整,融合到新的版本中。
对于互联网时代而言,速度比质量更重要,客户需求快速变化,因此,不追求一次性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迭代让产品的功能更加丰满。
号称“最适合中国人”的手机系统的MIUI,正是因为积极与用户互动,保持一周一更的速度才获得今天的成就。

17 第五式 流量思维
互联网思维
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
免费往往是获取流量的首要策略。
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要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18 流量思维 免费是为了更好的收费 第一招 剑法详解
想做互联网,必先“自宫”,让用户端没有成本,这样再产品上会不断产生创新,然后再来建立其他的商业模式。
这才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法则。
360最开始做杀毒的时候,采用了免费模式,给整个杀毒软件市场来了个大搅局。而360在积聚了大量的客户后拓展了浏览器的市场,通过增值服务实现了盈利。
请问:优酷的强制广告模式算免费吗?

19 流量思维 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第二招 剑法详解 请问:人人网拥有2亿用户,但为什么一直到不了临界点?
互联网企业最美妙的事情就是当用户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突入起来的“质变”,QQ从一个聊天工具显示变成了一个社交平台。微信从一个“约炮”工作变成了一个“互联网入口”,成就了腾讯帝国。
从2011年初的一款仅仅是发送文字和照片的微信1.0,到现在汇聚6亿多人集成了社交、移动支付、金融、打车等的微信5.2。它早已成为一大互联网入口。
请问:人人网拥有2亿用户,但为什么一直到不了临界点?

20 第六式 社会化思维 互联网思维 在社会化商业时代,用户遗忘的形式存在。 利用社会化媒体,可以重塑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关系。
利用社会化网络,可以重塑组织管理和商业运作模式。

21 社会化思维 社会化媒体,重塑企业和用户的沟通关系 第一招 剑法详解 请问:罗永浩为什么经常转发网友对他的嘲讽?
社会化媒体的重要特征是人基于价值观、兴趣和社会关系链接在一起。
公司面对的用户是以网状结构的社群形式存在的。
社会化媒体的本质就是“人人都是自媒体”。
自从罗永浩宣布发布锤子手机以来,就饱受争议。随着锤子rom的推出,在骂声和支持声的交织下,却为罗永浩和锤子科技带来持续的热度和数百万的死忠粉。
请问:罗永浩为什么经常转发网友对他的嘲讽?

22 社会化思维 众包协作 第二招 剑法详解 请问:为什么用户会乐于参与产品的开发及完善?
众包是以“蜂群思维”和层级架构为核心的互联网协作模式,维基百科就是典型的众包产品。传统企业要思考如何利用外脑,不用招募,便可“天下贤才入吾彀中”。
维基百科自2001年1月15日正式成立,截至2013年1月,全球所有282种语言的独立运作版本共突破2100万个条目,总登记用户也超越3200万人,而总编辑次数更是超越12亿次。
请问:为什么用户会乐于参与产品的开发及完善?

23 第七式 大数据思维 互联网思维 大数据的价值不在大,而在于挖掘和预测的能力。 大数据思维的核心是理解数据的价值,通过数据处理创造商业价值。
数据资产成为核心竞争力,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

24 大数据思维 数据资产成为核心竞争力 第一招 剑法详解 请问:没有大数据的企业怎么破?
用户在网络上一般会产生信息、行为、关系三个层面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沉淀,有助于企业进行预测和决策。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甚至是核心资产。
淘宝从2004年便开始统计日志。每个用户在淘宝上的浏览、购买、支付等任意行为都被日志系统记录下。基于用户的浏览和购买信息,阿里得到了用户偏好的精确信息,做出了强大的精确广告系统。
请问:没有大数据的企业怎么破?

25 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驱动运营管理 第二招 剑法详解 大数据时代,企业战略将从“业务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海量的用户访问行为数据信息看似零散,但背后隐藏着必然的消费行为逻辑。大数据分析能获悉产品在各区域、各时间段、各消费群的库存和预售情况,进而进行市场判断,并依此为依据进行产品和运营的调整。
1号店网站作为企业消费者互动的门户,每天承载着上千万的商品点击、浏览和购买,汇聚成了海量的数据。对于1号店,这是改进运营的依据。

26 第八式 平台思维 互联网思维 平台是互联网时代的驱动力。 平台战略的精髓,就是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善用现有平台。
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平台。

27 平台思维 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 第一招 剑法详解 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未来商业竞争不再只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肉搏,而是平台与平台之间的竞争,甚至是生态圈与生态圈之间的战争,单一的平台是不具备系统性竞争力的。
百度基于搜索平台的技术资源、用户资源和品牌资源,为大众用户开发出游戏、音乐、旅游、视频、地图、舒服法等多种免费服务。同时,在每一种免费服务的背后,都存在付费的一方。
请问:企业一定要做平台才能成功吗?互联网时代会导致赢家通吃吗?

28 平台思维 把企业打造成员工平台 第二招 剑法详解
互联网时代,“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的火车理论,已经让位于动车理论,每节车厢都有一个发动机,这样整体速度才会提上来。
对组织来讲,不应该只有领导时发动机,每个人都要成为发动机。
小米的组织架构基本只有三层级,七个核心创始人—部门领导—员工。团队不大,稍微大一点就拆分成小团队。除七个创始人有职位,其他人都没有职位,都是工程师,晋升的唯一奖励就是涨薪。
请问:如果老板不够酷,找到好员工就能开动车吗?

29 第九式 跨界思维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企业的跨界颠覆,本质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 寻找低效点,打破利益分配格局。
携“用户”以令诸侯,敢于自我创新、主动跨界。

30 跨界思维 寻找低效点,打破利益分配格局 第一招 剑法详解
互联网颠覆本质上是对传统产业要素的重新分配,是生产关系的重构,从而提升运营效率和组织效率。
互联网跨界进入的时候,思考的都是怎么能够打破原来的利益分配,干掉最大利益方,这样才能重新洗牌。
原来买火车票要在火车站长时间地排队,而且还不一定有票,这显然存在一个低效问题点。网上售票之后,不仅不用长时间地排队,操作更加方便地进行订票操作。

31 跨界思维 携“用户”以令诸侯 第二招 剑法详解
跨界的互联网企业,一方面掌握用户数据,知道用户的收入情况、信用状况、社会关系、购买行为数据等;另一方面他们有具备互联网思维,懂得从始至终关注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也就自然能够挟“用户”以令诸侯。
2014年1月,与2013年6月份上线的余额宝理财产品基金规模已经2500亿元,客户数近5000万户,成为行业第一。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余额宝已经成了头号大敌。

32 跨界思维 敢于自我颠覆,主动跨界 第三招 剑法详解 请问:但为什么马云做“来往”就不行?
传统企业的领地,正在越来越多的被互联网公司所侵蚀,甚至一些占据明显优势的传统企业,也难以抵挡互联网新生代的冲击。
不少领先企业有了“富二代思维”,仰仗资源,反而缺乏竞争。
马云说:我们告诉阿里巴巴的无线团队,你们的职责就是灭了淘宝,什么时候灭了淘宝,那么什么时候就是成功的时候。
请问:但为什么马云做“来往”就不行?

33 互联网时代与工业时代的对比 用户 工业时代——“价值链” 互联网时代——“价值环” 战略层 业务层 组织层 后勤 行政 人力资源 IT 销售
服务 产品 研发 售后 采购 生产
工业时代——“价值链”
互联网时代——“价值环”

34 互联网思维九问 (测试题) Q1 Q2 Q3 Q4 Q5 Q6 Q7 Q8 Q9 对于每种思维,你能举出一个反例来吗?
我是小公司,哪里获得大数据?
Q2
为什么微信红包那么火,微博和来往就不行?
Q3
我是沃尔玛的供应商,我也要瞄准屌丝市场?
Q4
房地产行业会被互联网颠覆吗?
Q5
互联网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会有什么改变?
Q6
用户数量多,就一定能成事吗?
Q7
BAT三巨头的大战,谁会是最大的赢家?
Q8
传统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对抗互联网企业吗?
Q9

大牛分享:用户经营的几种思路

今天这条音频跟你说说,商界大牛们在用户经营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心法。

关于用户经营,“顾客就是上帝”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每个人都被放大,需求也都越来越个性化,“怎样经营用户”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复杂。最近,“得到”APP订阅专栏《李翔商业内参》就说到了几位商界大牛的用户经营心得,下面我们来总结、借鉴一下。

首先,《快公司》杂志联合创始人比尔·泰勒提出,要把取悦客户看得比粉碎竞争对手更重要。他在《哈佛商业评论》上说,很多人喜欢拿体育和商业进行类比,来学习竞争与成功、团队与合作等经验。但泰勒认为,这些经验其实并不适用于公司创始人或者商业领导者这类角色,因为商业竞争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美国橄榄球超级杯,整场比赛只能诞生一个冠军,但是商业不同,几乎所有行业都有足够空间来容纳很多不同的赢家,因为每一个赢家都会擅长服务市场的某一个特定领域或者服务某一特定的客户群。所以,那些创造出极高经济价值的成功公司,都会把取悦客户、给客户惊喜看得比粉碎竞争对手更重要。泰勒曾经还跟电子杂志 Flipboard 创始人麦克·麦丘(Mike McCue)交流过对竞争的策略和做法,麦丘说,

即使面对激烈的竞争,也不要在意,而是要拿用户反馈或者用户调查来替代那些与竞争有关的想法,总之还是要以客户为主。

在打造优质产品来吸引用户上,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也分享过自己的心得,他说,你把事情变简单,人们就会消费得更多。亚马逊早在1998年就开启了音乐业务,2016年还推出了付费订阅机制的音乐流媒体服务,最近,贝佐斯和亚马逊音乐业务副总裁史蒂夫·布姆(Steve Boom)登上了音乐杂志 Billboard 的音乐行业权力榜第12位。贝佐斯认为,家庭将是音乐产业的下一个巨大增长领域,但人们在家里无法享受到好的体验,所以

亚马逊推出了智能音箱和智能语音助手,就是为了在家里也能打造出无缝的流音乐体验,这就是贝佐斯说的“把事情变简单”,来吸引用户消费。

小米CEO雷军也强调过用户的重要性,他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有两点:第一点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第二点是“极致的效率”。我们来看看他的第一点,雷军说,在互联网经济里,传统经济说的“把用户当上帝看”本质上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因为你根本接触不到用户。但是互联网有量化工具,可以帮我们了解日活跃用户量、流失率等各种指标,用技术手段来改善用户体验,这样就真正有机会以用户为中心。另外,他说的第二点“极致的效率”也和用户密切相关,让客户满意的本质就是要提高效率,用效率的提升来降低售价、提高用户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更好的性价比。

哈佛商学院教授、麦肯锡奖得主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还提出了一种“待办任务”理论,也许能给你提供一种抓住用户的新思路。“待办任务”,是指在特定场景下,用户试图取得某种进展和完成某个任务,而成功的创新就得帮助顾客解决问题,取得他们需要的进展,解决妨碍他们行动的焦虑和惰性。克里斯坦森举出的一个例子是底特律的一家地产公司,他们的目标用户是退休后想自己生活的人或者离婚后的单身人士,这家公司提供的公寓非常高端,但销量却一直不好。后来通过用户调查才发现,原来客户想找到一个合理办法来处理过去生活中意义深远的旧家具,这就是顾客的“待办任务”。所以,这个公司根据用户需求改变了房间布局,提供更大的空间来存放家具,还提供搬家服务,以及两年的储藏服务,让顾客慢慢考虑怎样处理旧家具。克里斯坦森说,

每个“待办任务”都有三个维度:功能、社会和情感维度。搞清楚“待办任务”后,还必须考虑为顾客提供怎样的购买和使用体验,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帮助我们制造出和竞争对手有差异的产品,因为对手的目标是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优质的产品,而我们做的是深入了解顾客待办任务的各种维度,并为之提供产品的购买和使用体验。

以上就是几位商界大牛关于用户经营的经验和心得 ,供你参考。

丢弃这该死的产品致胜

提到互联网思维,我们总说要产品致胜,什么口碑、极致、用户尖叫度等等,但最近“一起唱”的创始人尹桑在演讲里说,眼下的互联网环境里,只关注产品已经很难成功了,一定要建立系统思维的产品观。

举个例子,就说在线电影购票网站吧,格瓦拉起步最早,产品体验最好,但愣是被两年后才进入的美团打得节节败退,现在美团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70%了。咋回事呢?单从产品看,美团是不如格瓦拉,但美团卖电影票不为挣钱,只为了给背后的团购网站引流量,电影票亏本卖没关系,只要给美团吸引来大量新用户,团购赚到钱就行了。你看,美团跳出了产品,用系统思维轻松打败了格瓦拉。

再比如,阿里巴巴后来也进入电影购票行业,如果从产品看的话,阿里巴巴应该关注订单量、活跃度这些指标,烧钱补贴把他们干掉,但是你要用系统思维来看,用户除了知道放什么片,能够买到票,更核心的需求是什么?是“在线选座”啊,所以阿里巴巴单刀直入,收购了中国最大的电影选座公司,你格瓦拉不是产品好吗,美团不是订单多吗,现在选座系统在我手里,我不让你选座,你怎么折腾都白搭。

你看,在这个时代,不建立起系统思维的产品观,很可能让人抄了近道都不知道啊。

本文源自:尹桑:口碑极致只是鸡汤,系统化思维才是无往不胜的

俞敏洪:创业也可能死在痛点上

在7月11日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发表演讲,谈论了他对互联网教育和创业的看法。俞敏洪说:“教育领域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冲进来那么多人,死掉那么多公司”。这个领域是“无穷无尽的金矿”。

俞敏洪认为,教育领域的最大特点是分散化,无论教育手段多先进,也很难想象所有学生集中在一家教育机构学习。所以教育领域很难产生像腾讯或者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但是,分散化也决定了,教育领域未来出现的上市公司,会是所有产业中最多的。每一家公司可能都占领着一个垂直的教育领域,都能达到几百亿人民币或者上百亿美元的市值,未来这样的公司在中国会有四五十家,“教育领域一定是百花齐放,而不是一家独大”。

在过去混乱的发展的过程中,俞敏洪发现,“很多痛点原来抓偏了”。对于“痛点”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它是不是真正的痛点;其次,俞敏洪一直有一个观点,“做任何服务,宁可简单到极致,只解决一个痛点,而不是解决了好几个痛点,又带来好几个别的痛点。”比如,家教上门服务,解决了家长送孩子的痛点,但同时带了好几个其他问题:上门的老师是不是好人?老师教学水平如何?老师的交通成本谁负责?

俞敏洪说:“抓住一个痛点,你要马上想一下,是不是带来了别的客户不能承受的痛点。如果没有带来其他痛点,就可以拼命打到底;如果带来别的痛点,就要想办法消除。我投资那么多公司,凡是最后出问题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号称解决痛点的同时,出现了两个毛病:第一是找到了一个伪痛点,第二是解决了痛点之后带来了其它的痛点。比如找到漂亮的姑娘想跟她谈恋爱,解决了要谈恋爱的痛点。然后姑娘提了要求,跟我谈恋爱每天必须给我十万,马上觉得恋爱不能谈,因为带来了经济短缺的痛点。”

小群效应:获取用户的两个关键因素

在昨天的音频里,和你介绍了《小群效应》这本书对小群重要性的理解,今天的音频,将会和你分享书里介绍的获取用户的两个关键因素。

作者认为,用户的获取入口不再是流量,一个简单事件、一个普通人,都可能带来海量用户。

要获取用户,最需要做的就是找出驱动力,找到连接者,然后激发社群像病毒般蔓延。

这里面涉及到两个关键因素:驱动力和连接者,而且这两个因素一定程度上都和小群效应有关。

首先我们说一下第一个关键因素,社交驱动力。也就是人们为什么会参与到社交网络中来。作者认为,

社交有六大驱动力,分别是:兴趣驱动、地域驱动、事件驱动、利益驱动、荣誉驱动、关系驱动。熟练掌握运用这些规律,为小众跃升为头部提供了可能。

兴趣驱动很好理解,参与社交网络是因为有兴趣。

地区驱动是指有相同地理背景的人会加入,比如老乡会。

利益驱动,比如微信读书推出过的“赠一得一”活动,把书赠给好友,自己也会得到一本书,就是用利益吸引用户加入。

荣誉驱动,比如现在很火的微信跳一跳,就是引入了小圈子里的比较、比拼的概念,求胜心吸引了大批用户。作者还说,荣誉驱动是六大驱动力中最强劲的,很多游戏和直播平台都采用这个思路进行设计。

而公司内部讨论一个事,大家会临时组建一个群,这就是事件驱动型的社群。但往往事件讨论之后,这个群就会迅速消亡。

相比而言,关系驱动型社群存在的时间会更长。关系驱动就是指人们因为各种社交关系聚集在一起,比如亲朋好友群,工作群等。关系驱动还有另一层意义,就是怎么通过关系影响到用户。

作者说,在物理世界,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直线距离,但是在社交世界中,两个人之间的最理想距离却是折线距离。什么意思呢?

其实就是影响用户决策的最好方式,不是直接冲上去给用户做推销,而是通过2-3名好友去影响他。如果在一个圈子中找到好友,通过他们向目标用户推荐,这个转化率会提升好几倍甚至十几倍。可以说,

关系驱动构成了小群效应的基础,也是用户转化、影响决策的基础。

说完了驱动力这个关键因素,再来看看另一个关键因素,连接者。为了解释这个概念,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他在分析一家电商网站的数据时发现,其中仅20万用户的自然推荐和分享,就给该平台每月带来了至少1亿元的销售额,这些人被称为购物达人,每分享一次,就能带来200到2000单的转化。另一家基于社交数据的营销公司对一些大事件上的传播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46.25%的参与量是由0.8%的关键用户产生的,也就是说,近一半的量是小群效应产生的结果。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才能找到这0.8%的关键少数呢?

书中将社群的成员角色划分成了4个层级,如果看作一个金字塔的话,从底层到顶层依次是,普通人、连接者、局部意见领袖、全局意见领袖。

社群中90%以上都是普通人,他们是社群最坚实的群众基础。连接者是指,将信息分享出去的社群成员。他们串联起了不同的社群和人群,是推动信息在无数封闭小社群中扩散的关键人物,而且部分连接者也能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局部意见领袖是指能影响小范围人群的用户,但一般仅能影响他们自己的粉丝。而全局意见领袖,是指那些能更大范围影响用户的超级明星,他们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粉丝的范畴。应该说全局意见领袖,包含了众多局部意见领袖和连接者。

可以说,0.8%的关键用户就是连接者和意见领袖。但为什么说连接者重要呢?因为意见领袖的数量是有限的,但连接者却可以不断增长,普通人也可以变为连接者。这些连接者的社交分享能将信息带到更多的新社群中去,影响其他人,产生巨大效果。

书里还介绍了在社群中寻找和激发这些连接者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一个员工小组,在微信和微博上找到真实用户或目标用户,将他们一一添加为好友。

第二步,阅读目标用户近半年以来的朋友圈或微博信息,进行分析总结,需要留意的细节包括,他关注了哪些公众号和意见领袖、又被谁关注,经常讨论、分享的话题,参加过的线上线下活动,由谁举办等等,可以把运营团队当下关注的重点和需求作为标准。

第三步,这些信息会告诉我们当下的目标用户期待什么类型或者主题活动,他们云集在哪些公众号和app周围,以及采用什么样的风格表达自己的诉求等等。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些用户的基本画像

第四步,当这些结论被整理在多张表格里,不断被更新完善,最终就能帮我们找到那些社群中的潜在连接者。

以上就是《小群效应》这本书里介绍了获取用户的两个关键因素,希望对你有启发。

本期内容参考来源:《小群效应:席卷海量用户的隐性力量》,作者:徐志斌,中信出版社出版

真正的用户思维去思考产品和运营

产品与运营紧密结合的滚动方式是用户思维真正的打造动力。非纯产品和纯技术可以推断的用户思维。特别是现在这个互联网迸发的时代,如何做好用户思维很重要。

一、了解你的用户
你真正的了解你的用户么。天天坐在办公室里,怎么了解用户。其实对于大方向上来说,我们用户到底存在在哪里。特别是一款新的产品,到底谁使我们的用户。作为用户思维第一步来说,就是要了解你的用户。这是做产品最基本的。

1、用户接触

多找人聊,这是创业者在创业时候,或者创业中,经常会做的事情。因为多和人接触,才能获取很多有效的信息。而产品经理也是一种创业者,他是公司内部推动力。作者一直以齿轮称作产品经理,因为只有将需求滚动起来才能让产品运作。而需求是要自身去努力的,并不是被动性的。用户接触的时候,你想要给用户什么。那就大约告诉我们可以做什么。而用户会告诉你,不会告诉他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而是告诉你解决方案是什么。这里就是涉及到过滤的问题。需求的过滤是挖掘用户心理的本质。而本质一定是他的困难是什么。所以要通过解决方案去反推倒过去。反推倒的时候,一定有很多维度,而多问几个人之后。你的维度是在集合中不断减少的。这跟代码中找集合道理一样。最后,你会有清晰的困难点了。

2、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一定时间内增长或者减少去改进现在的产品。数据上,在数据上下5%波动情况下,是属于产品可以接受范围内。而运营波动的指标却不同。3%波动是属于运营正常的范围。运营对于数据敏感度会高一些。而产品可以改变的地方少之又少。产品经理除了要站在产品角度思考数据,也会站在大运营的角度思考问题。(这里大运营指的是客服、销售、小运营、市场、公关,包括整个公司运营成本。)特别是明显的数据变动下,我们需要对产品做出调整。数据分析时,日常都是现状分析和原因分析。而一周才是趋势分析。这样才是合理的分析步骤。

3、汇集成用户画像

画像是为了更好帮助我们理解用户,还有用户的在主功能上满足需求之外的需求。一个产品其实也是分28原则满足功能点。而辅助功能上突破点也是能有创造性的。而这一切一定来源于用户画像。它作用不仅仅找到主需求,很多隐形的需求都会找到。滴滴打车是主需求,在线支付就是隐形的。产品经理能不能找到这样的痛点,不仅是一种需求满足,更是一种商业化的满足。

二、构造用户的心理
知道用户的心理前提,一定是融入用户心理。对马斯洛理论贯彻是用户思维最基本的执行力。构造用户心理分为很多层次。初级层次,就是说什么满足什么。中级层次,说什么,我用另一种方式满足你。高级层次, 你不说我也知道你要什么。这跟产品经理自身能力提升有着正比关系。

1、用户沟通

有效的用户沟通是像朋友一样交流。他会告诉很多,你可以与他成为朋友。产品与运营都是这样。沟通上受阻,是很容易发生。我们先做记录下,然后做修正。

2、用户真正的需求

真正的需求一定是我们产品中所谓的主功能满足。实际上并不是。我们选择京东的时候,其实价格比淘宝贵。为什么还是京东。因为他有物流那么简单一个理由么。其实不然,是一种用户习惯的养成,是一种用户认知度的养成,是一种用户满意的养成。用户习惯是依赖性,一次购买后,觉得好,又会再买一次的过程。用户认知度是对品牌和网站的认知度,界面的亲切感觉得了成败。用户满意是对整体的服务满意,现在不在是简单的商品满足那么简单了,拼的是服务。

3、用户真正的心理

心理其实说多了,也就是那么几种心理。互联网产品一定满足用户心理负的那一方面。微信的满足贪嗔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户真正心理永远都是从本质出发的。男生买衣服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性的逛街。而女生逛街,是为了打发时间么?其实不然,男生买衣服纯粹是缺衣服了,为了实用性更多。而女生是更多的是为了漂亮。发现衣橱里缺少好看的衣服了,或者没有衣服选择了。就会跑出去买衣服了。这才是真正的心理。

三、构造用户场景
用户场景模拟与构造,是对互联网产品最大的考量。换做前一代互联网产品,对于场景把握会弱很多。而现在你不融入场景中,根本做不到一款好产品的诞生。

1、现实场景

平时在路上观察的,或者你亲自与用户交流的场景和用户自己使用的场景。这种场景是不断在发生的。我们便于快速切入。快速找到用户需求场景。

2、模拟场景

模拟场景是我们在思考过程中,进行模拟。而模拟场景中,存在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场景。而快速切入模拟场景,需要是验证这个产品需求场景是否存在。而非更好做好该需求。

3、移动场景的区别

移动场景下不确定因素很多,特别很容易处于无网络状态。而定位也是移动场景下最大的问题。这些不确定因素是我们做移动产品的时候最大的思考点。移动场景单拉出来提,主要是因为它具备很强的特殊性。

四、用户VS客户
传统行业只有客户存在。因为只要你们发生交易,那么就是客户。这种关系维持全部依靠钱。而与用户联系不在于钱,而在于心理依赖的联系。而与传统连接中,所有产品几乎很容易陷入客户心理中。毕竟要和商业价值进行连接。作者思考点是,如果是用户产品,那就放弃思考商业。如果商业商品,请思考如何让用户留下来。用户产品最大优势在于汇集流量后,产生商业价值。商业价值不看着眼前,它是一种长期的ROI。哪怕是用户产品,在普通眼中不盈利也能活着。但是商业本质一定是实现营收。所以我们一定会规划出用户产品的盈利手段。

五、用户思维原则
总结了用户思维最容易发现5个原则。基本大部分产品都适用。这样的用户思维拿捏会更快很准。这些原则是我们做用户产品时,一定会考虑到5个维度。

1、简单原则

所有产品简单化几乎成了惯例。敏捷开发、MVP产品。这些概念的流行帮助产品简单化,用户使用起来也很简单,方便。特别是苹果手机出世后。用户越来越喜欢简单的产品,进入app后,3秒就能知道这个app怎么使用的。这对产品经理来说,其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刻了解哪些东西用户想要看到,哪些东西不要看到。这既是简单原则。

2、懒惰原则

一键生成,一键搞定。这些都是为了用户懒惰准备的。懒惰本质所有人都具备,因为大家都是时间有限的。所以我们做产品一定要在有限几步之内,达到用户想要看到的东西或者内容。还有注册登录时,第三方登录就是懒惰一种体现。购买商品时,那个购买按钮一直能看见,就是一种懒惰原则。

3、着急原则

快,是移动互联网最大特征。产品要快,用户也想看到更快的消息资讯等内容。所以加载慢,都是不可以容忍的。我们做产品时,不仅仅简单快速减少页面进行流转。更主要是去思考,用户下一个页面要看到什么。快不仅仅在于加载,少几个页面跳转。而在于快速让用户看见想要知道的东西。

4、易变心原则

人类是一种变心很快的动物。所以每一次使用产品,购买服务都是要保证用户体验的。只要有一次不爽,那么你产品就完蛋了。除非你的产品完全牢牢占有70%的市场。否则你随时都有可能失败。把握易变心,要从一些产品设计细节中体会。比如,下订单是否方便。你购买多家商家时,是不是可以合并支付。这种用户体验就很影响用户下次会不会使用你的产品。

5、占小便宜原则

人都爱占小便宜。从微信红包上来说,人的贪念都是很大的。如何让贪念充分发挥到极致,不仅仅是通过优惠券和送现金的方式。如果从用户精神层面上,去让用户得到满足是不是更有吸引力呢?比如,可以得到一次到某某地方和某某合影的机会。其实引爆点不一样,要的效果是一样的。

六、产品思维的用户思维
总结了六个“用户想要”,以这个角度去了解用户思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是一个用户。

1、用户想要看到的

用户想要看到什么。下个页面先要看到什么。都会有一个脑中预判的结果,如果你展示的页面不是用户想要看的,那么你的用户思维就是不正确的。

2、用户想要知道的

用户有时候不会知道很多的东西,特别是大部分产品很简单的情况下。有的地方需要提示,但是很多产品都不会注意这些细节。导致用户无法进行操作下去了。

3、用户想要更快的

更快的页面交互,这是用户体验最基本要求。特别是在移动场景下,用户往往受限制于网络条件,体验很容易下降。还有就是受限制于手机本身,有些交互都是手机硬件决定的。

4、用户想要简单的

简单操作是降低用户学习成本的一个过程。用户对产品本身就具有占有欲和控制欲。所以简单的操作是帮助用户更容易去占有产品和控制产品。以达到牢牢黏住用户的过程。

5、用户想要免费的

上文反复强调过了,用户思维根本是免费。用户一定是喜欢免费的产品。

6、用户想要好玩的

猎奇的用户总是存在的,所以在应用市场排名高是有好处的。高曝光量帮助产品能更快被用户发现。用户对于好玩的产品总是会保有一颗好奇的心理。

七、运营思维的用户思维
运营用户思维是更有人性化,而非产品那样机械化的过程。这点来说,运营更有意思一些。

1、运营用户心理共同点

找到用户共同的特征,共同的特征里,都会存在共同心理特征。比如,创业者会聚集在一起交流。想要找到投资,找人,找地方。这些都是这些用户共同心理。告诉你这里有这些,那么他们就会聚齐在一起。

2、运营用户口碑点

用户口碑是长期建立的。这点小米做的很好。针对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口碑语句。从初期的为发烧而生的,面对是专业级用户。然后到现在的十项黑科技,面对大部分屌丝用户。这些运营手段改变值得我们学习。

3、运营用户痛点

痛点切入,十分重要的。产品要总结出一点,进行单点突破。而运营也是针对这一点,进行单点突破。痛点是用户可以感知到的地方,比如他需要你产品的原因。原因有很多,就是我们上面总结的6个产品用户思维。利用这6点钟一点,打造用户痛点。

八、产品用户思维快速小方法
1、团队内部试用

内部多找团队成员,技术、运营、产品、多角度去思考这个产品做法是不是正确。

2、快速试错

在听取所有合理建议后,快速上线试错产品,用数据说话。

九、运营用户思维快速小方法
1、运营数据上的突破

根据数据,做长远的渠道打算。渠道要铺的广,产品上线到产品运营,形成一种闭环。数据上要做一些可持续增长的运营手段。长期的活动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都是这个数据增长的保证。数据分析师主要配合给出正确的增长曲线。

2、滚动式运营

滚动式运营就是闭环运营的思维,作者喜欢称为滚动原因是把产品经理比作齿轮,而运营就是那个轮胎。不断通过滚动去打造用户等级。从种子用户称为忠实用户的过程。每一个运营动作都是要形成环环相扣的过程。

3、快速执行力

运营以KPI为指标,那么执行力尤为重要。执行力不等于最终效果。但是没有执行力,那么我们快速达到指标的机会都没有了。见效快就是线下地推等方式。见效慢就是线上运营活动的方式。直接售买的方式也是受限于渠道和流量来决定的。

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学会打破自己思维模式,不仅仅是一种艰难的过程。但是在重新构造过程中,你是不断在进步的。分解,分解,再分解。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然后打破。然后思维再次集合,你新的思维模式就诞生了。

1、学会倾听

大家都有脾气,但是学会倾听很重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认真思考。这个过程中你是在不断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2、学会赞同

赞同别人的观点,对别人和你沟通上有着很大的帮助。达到共鸣时,别人才会听取你的意见。

3、学会建议

建议过程中,别人会根据你的思维进入深入思考。那么别人就能理解并接受你建议了。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